理化生组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理化生组
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化学学科作业建设规划
责编:理化生组 发布日期:2023-10-20

根据学校作业建设方案,遵循作业建设的“主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性原则”;明确作业建设“遵循课标,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单元视角,整体设计;明确目标,确保有效;夯实基础,发展能力;分量适中,难易适度;认真批改,及时反馈”的基本要求,现根据我校化学学科的实际情况,对作业建设作以下规划。

一、书面作业

(一)高一年级

作业量:学生每天课后书写作业总量不超过100分钟;布置书面作业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作业内容:(1)以学案为载体,适时适量布置作业,当堂进行练习或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2)自选作业,选择课本上一定量的练习题作为作业;(3)自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自编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可以互相交换做)。(4)默写检验。通过默写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难度:有区分度且对学生有提高的题目,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到。课堂上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东西,课后作业已不必再进行训练。而对于多数学生未熟练掌握的知识,很有必要继续进行巩固。清楚地洞察学生思维中的盲区、误区,及时观察学生情况,通过作业巩固矫正。作业提供给学生时,仍要再进行一次甚至两次的筛选。一些时代感明显,思维训练高效,方法灵活新颖的题目及时提供给学生。把时间放在备课上、对题目的筛选上,凡是自己没做过的,没有进行比较鉴别的题目,绝不布置给学生。

周频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每周三节正课,作业布置频率控制在3次/周,学案与书面作业并举。书面作业频率约2次/周。

(二)高二年级

第一学期

1.概述

高二上期主修选择性必修一《化学反应原理》一书,附带选择性必修二《物质结构基础》的部分内容,因此作业量应该适中,既不能过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也不能过少导致学生无法巩固所学知识。一般来说,每节课程的作业量应该控制在每天30分钟-45分钟左右。作业的难度应该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得不到锻炼,也不能过于困难,让学生感到挫败,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调整作业的难度。另外作业的频次也应该适中,既不能过于频繁,让学生没有时间休息和娱乐,也不能过于稀疏,让学生忘记所学知识。一般来说,课程的作业频次应该在每周3-4次左右。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不同,因此在安排作业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挑战性较大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基础训练的作业。除了布置作业,老师还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2.作业内容说明

高二上期作业主要由课上、课下与假期三部分组成,覆盖了学生学习的全时段。首先课上作业部分要求当堂完成、当堂讲解,因此题量要求少而精,且典型性强,覆盖面广,简易繁难相结合,因此设计了“随堂实践部分”。另外课上时间有限,知识点讲解时间如果明显过长,还可以在随堂实践题目讲解时穿插知识点的串讲与应用,做到灵活应对课堂的有限时间。其次是课下作业部分,这部分为作业的重点部分,因此在“课时作业”中设计了难度梯度,且知识点对应题目精确,做到目标-实践-综合的连贯作用。这部分的题量约为10-15题,时间要求30-45分钟,分为基础对点练习和综合提高练习两部分,不同层次学生对应不同要求,合理进行作业布置。最后是章节综合测评,这部分作为每周新课讲解的总结练习,以完全试卷的形式展现,时间要求75-90分钟,同时作为周末作业让学生在家利用空余的整段时间进行完成。除此之外,微项目部分与章末总结练习都分别设计了“素养专练”、“知识整合与串讲”、“强化集训”、“易错易混”等多层次的作业设计,让学困生、普通生、目标生都有所练习,有所收获。

第二学期

1.概述

高二下学期主修选择性必修二《物质结构与性质》与选择性必修三《有机化学基础》两本教科书。该教材的编写对学生在物质构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进行分子设计和研究反应规律等的诸多方面影响很大。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该教材课程目标分为以下四部分: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辦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价值观。

2.作业体系结构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3课时)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3节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2课时)

微项目 甲醛的危害与去除——利用电负性分析与预测物质性质(1课时)

本章自我评价(2课时)

第二章

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

第1节 共价键模型(1课时)

第2节 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结构(2课时)

第3节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2课时)

第4节 分子间作用力(2课时)

微项目 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应用配合物进行物质检验(1课时)

本章自我评价(2课时)

第三章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

第1节 认识晶体(1课时)

第2节 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2课时)

第3节 液晶、纳米材料与超分子(3课时)

微项目 青蒿素分子的结构测定—晶体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2课时)

本章自我评价(2课时)

3.作业说明

本作业建设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这本教材的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并帮助他们建立坚实的知识基础。

(1)作业目标:巩固和加深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作业内容

ⅰ.课后习题: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习题,涵盖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ⅱ.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思路,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ⅲ.问题解答:设立一个平台,供学生提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由老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解答和指导。

(3)作业形式:

ⅰ.书面作业:包括课后习题、独立试卷、小组讨论记录等。

ⅱ.口头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回答问题以及参与小组讨论,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ⅲ.实践性作业:通过实验操作和模型建构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实际应用和现象。

(4)作业评估:

ⅰ.定期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ⅱ.组织小组讨论和口头作业的评估活动,考察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深度。

ⅲ.针对实践性作业的成果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作业建设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培养出扎实的学习基础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和合作,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堂练习

(一)高一年级

1.提高课堂练习意识,明确课堂练习要求。对于新授课,教师应注意至少设计3道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练习题目,在给予学生一定思考时间之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并注意规范学生的答题过程。对于习题课,教师要注意在习题讲解之后,开展相应的变式训练,达到强化巩固的效果。

2.课堂练习的题目应具有代表性,且难度不宜过大。课堂练习是巩固、诊断和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借助典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建构、知识迁移、问题解决,帮助学生将课堂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合。

3.练习题目的设计应具有情境性。教师应重视化学课堂习题设计的创新,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创设生动合理的问题情境,如化学史情境、化学实验情境或真实应用型情境等,借助课堂练习实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科学视野、促进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等素养发展的目的。

(根据学科特点,对课堂练习进行规划指导,强化课堂练习意识,以有效的课堂练习促进学科学业质量)

(二)高二年级

在高中化学课堂练习中,规划指导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技能和态度,这有助于为课堂练习制定合适的计划。另外了解学生在化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和学习困难,以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设计一系列有趣、具有挑战性的课堂练习。这些练习可以包括基本概念的测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等。将课堂练习分配到整个课程中,确保每个环节都有适当的练习。同时,合理安排练习的难度和数量,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问题。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及时给予他们反馈,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后通过定期的测验、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值得一提的是,尽量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化学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课外资源和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情感和心理状况,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三年级

1、课堂练习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我们的熟练度和自信心。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此外,课堂练习还有助于加强对错误和挑战的适应能力。当我们经历错误和挫折时,通过持续的巩固训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和坚韧。

3、总之,课堂练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强大的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资料使用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更新,更是全方位的变革,为了顺应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购买的辅导资料是南方出版社的新课程学案,此本书共三套小本,第一套同步课本知识点附加一些典型例题每讲完一次新课课后及时巩固知识点,填写该书上的对应核心知识点并完成相对应的习题,第二本为课时跟踪检测,本书是在做完上一本的典例之后进行的进一步的熟练和加深,本书有基础题目和拔高题目,根据班级的类型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布置高阶创新思维的题目,学生做完之后由课代表收齐进行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来检查学生哪些知识点应用的还不够熟练并在课堂上讲解。第三本为阶段质量检测,每学完一单元的知识点后,进行的一个阶段性的检测,检查学生本单元的知识点是否容融会贯通,是否掌握扎实并能灵活的应用。

目前所使用的资料有两部,一是“高考领航高中同步核心辅导与测评”,分为三时段进行使用:课前预习将知识点依据教科书进行补充,了解新课内容,构建知识点结构,为新课讲解打下基础;课中的随堂练习提供了3-4题进行新知识的练习和巩固;课后的课时作业提供了完整的新知识练习题目和综合应用提高题目。二是“高考领航高中同步测试卷”,分章节提供了同步测试卷,作为课后与假期作业的补充,且试卷数量不多,不会占用过多自主练习时间。两部资料使用频率各有高低,时间配置合理,符合作业设计要求的科学性、多样性原则。

四、讲评反馈

作业时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有活力的活动内容。化学作业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形成能力、经历化学学习过程和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检验教学效果。

1、提高化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作业练习不在于多做,要从重难点出发,注重选择有价值,典型的示范题目,让学生训练一道题目掌握一类题型的解决技巧,并能够举一反三。

2、讲评中发现学生基础和能力水平不一,对所学的内容的掌握必定存在差异,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不同学生的内容和难度的作业,解决的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否则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特别会出现缺交作业或是抄袭作业的现象,这种作业的反馈大大消减。

3、在讲评中,发现有的孩子作业做对了,在讲解的过程中并不会,由于害怕教师的批评而把作业抄袭上交,教师要在班级里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端正学习态度,作业可以慢一点,但是一定得保证质量。

4、作业建设规划在备课组集体教研时反馈总结了以下几点要求:

5、教学目标要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安排合理,重点突出。

6、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进行充分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要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讨论、实验、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7、教学组织有序,课堂管理得当。要严格遵循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互动要充分,学生参与度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和回答问题,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较为全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应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实验和操作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知识。另外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关注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9、最后化学作为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希望学校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建议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