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悟语 当前位置:首页 / 班级网站 / 2026届高中2班 / 班级悟语
高考作弊,逃不过法网恢恢
责编:2026届高中2班 发布日期:2024-05-30

 详情:2024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积极调整状态、从容有序备考,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甚至实施诈骗、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高考秩序。为此,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整理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并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

  一、组织高考作弊,逃不过法网恢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的”,都属于违法行为。广大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

  二、“李鬼”终难变“李逵”,以身试法不可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不要相信不法分子的蛊惑,更不要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以身试法终将“自食恶果”。

  三、避开安检带“装备”,作弊未遂毁前程

  高考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各项要求,服从考务人员管理,拒绝携带手机等违规违禁物品,遵守考试纪律。

  四、花钱保送不可信,没有“馅饼”有“陷阱”

  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招生”“花钱保送”。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以“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特殊渠道录取”等为幌子的行骗。

  五、高考志愿被篡改,信息泄露需警惕

  高考是考生人生重要的一次考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至关重要。考生们应谨慎保管个人准考证号、登录密码等重要信息,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防范不法分子违法利用信息,侵犯个人权益。

  六、“占坑帖”当噱头博眼球,涉考“恶作剧”不可碰

  如果培训机构或其他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发布“占坑帖”的方式,虚构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信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涉嫌构成诈骗罪。如果考生恶意发布此类信息,除违反了考试纪律之外,也涉嫌违法,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