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与STEAM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建设 / 创客与STEAM教育
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
责编:马毅蕊 发布日期:2016-09-30

【题记】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如今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解决我们目前全然不知的问题。70年前我们的先辈们浴血奋战14年,才使他们的儿孙们,今天的我们过上了今天的生活。作为我们,一定要以创新的思维,指导孩子们打赢这场争夺未来的只闻火药味不见硝烟的“战争”。

     创客,作为自信执着、乐观勇敢、善于发现并将奇思妙想变成现实的“顺时代人群”,是新世纪的造梦者、逐梦者。他们是以个性需求为导向、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创意精灵;他们将跳跃着的梦想音符编织成美妙的音乐,用智慧的火把照亮未知的夜空,成为技术产业领域中最鲜活的血液;他们以强大的生命力,推动和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也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人类社会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实质与核心

     创客运动,是世界各地正在进行的技术和创意的革命。幸运的是,对于教育人而言,创客运动天然地与儿童自然的天性和学习的力量高度吻合。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创客”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还第一次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描述对就业问题的期待。这些词瞬间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为“中国创造”服务。“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在教育领域将产生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也将催生新的教育服务业态。这是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机遇与挑战。从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到创客运动——我们是在见证一场新的教育革命。

  回顾人类教育的发展史,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推动教育产生变革的根本性力量。至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经历过三次教育革命,目前我们正在见证着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发展和演变。

  第一次教育革命发生在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过渡期,其标志是文字和学校的出现。第二次教育革命发生在农业社会,其标志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第三次教育革命发生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期,其标志是班级授课制的出现。第四次教育革命发生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当下。由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教育系统的全面变革:教学对象由“数字移民”变为“数字原住民”;教学环境由线下的教室课堂变为线下线上融合的“O2O”环境;教学资源由纸质的教材课本变为海量的在线资源;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

  与前三次革命一样,第四次教育革命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和创客运动是第四次教育革命的最新发展态势,也是这场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创客运动”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创客理念和推进创客实践的时代潮流,包括开放共享的理念、动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新技术的极致追求等。 

  在创客运动的带动下,创客教育日渐兴起。在创客教育中,学生被看作是知识的创造者或贡献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如同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所言:“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今天世界是学生的教材。”创客运动正在创造一种教育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针对现实世界的问题探索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如果说微课是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资源,慕课是在线教学平台,翻转课堂是教学方法论的话,那么,创客则是最终的培养目标。透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和创客教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第四次教育革命所带来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即基于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让位于基于广泛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这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才是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实质与核心。

  二、中小学生要先会“造”再去“创”

  创客教育是普及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创客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但是它并不只是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而是针对全社会所有人的,期望社会的每个人都能够像创客一样去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在学校教育的层面上,创客教育是一种不以比赛为目的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的学科融合性的、实践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它视学生为知识及物化产品的生产者,并且让学生在物化知识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创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信学生是通过建构一个可以分享的物品来学习的,叫作“建构以思考”,通过做东西去思考,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只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上。

  创客的本意是“制造者”,指的是那些出于兴趣爱好,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的人。我们要特别关注“转变”这个词,这个词很重要!就整个国家而言,要从“制造”走向“创造”,需要的是创意、创新。但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创客运动呼吁大家从物的消费者走向物的创造者。要实现这种转变,不仅需要创意、创新,同时还需要会“制造”,能“做”出一个实物出来。而且细想起来,“造”应该在“创”的前面,因为如果你只有创意,却不能用自己的双手造出东西来,那你仍只能去消费别人造的东西。

  我们必须特别理解这一点。否则,学校中的创客活动很容易走到拼创意的路子上去,最后成为极少数人的游戏甚至竞赛,或者变成学生背后的家长、教师在拼创意。不是说“创”不重要,创造是最终目的,但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该重点帮助孩子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造”。即使现在大家都在谈创造、创新,学校还是不要被这股热潮冲昏了头脑,就算喊着“创”的口号,实践中也应该多侧重点“造”,而不要过度苛求学生出创意、会创新。更重要的是要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进去,动起手来,“制造可以触摸的实实在在的物品”。人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小的时候会“造”了,长大有了一定的条件,“创”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是符合规律的,因而是道德的。

  创客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开创性个性。教育拥抱创客运动的关键在于保留其最精彩的部分,即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态度——虽然我们常常忘记这一点。学校要真正从知识传授中心,转变成以实践应用和创造为中心的场所,把学生看作是创造者而不是消费者。“做”是最重要的,让学生通过做东西来学东西。  

  三、教育人要担当起应该的“教育担当”

  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让创客一代的奋斗形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成为创新中国、智慧经济的重要标识。”实施创客教育,是我们这些教育人的教育担当。

  一是要解决“观念孤岛”问题。

  首先要重新认识“创新”。搜狐教育有一项关于教学创新的调查,66.6%的一线教师认为:因为教学任务重,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教学创新。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国际笑话!“创新”一词,很重要的含义就是“更新与改变”。新世纪推进了15年的课程改革本身就是创新,教学理念需要更新与改变,课程、课堂、评价等等都需要重建,变教学管理为教学诊断、教学改进、教学提升,变听课为看课、观课;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案为学案,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基于标准的教学,基于思想与方法的教学,教学要从“双基”走向“四基”,要关注教、学、评的一致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绿色评价,区域教育健康体检,增值评价等等,应该成为日常教学用语。怎么会把“创新”与日常教学改革对立起来呢?这种观点与10多年前有些人“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搞校本教研”的观点如出一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贫困”,是职业倦怠、职业疲惫,甚至职业痛苦的重要根源之一。

  其次要“+”上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时代,在重新认识“创新”的基础上,我们必须“+”上互联网思维:运用“跨界思维”,让教师拆除思想的藩篱,以跨行业、无边界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运用“平台化思维”, 建构多方共赢的生态圈;运用“大数据思维”,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运用“碎片化思维”,把学习分解到非正式场合;运用“迭代思维”,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运用“免费思维”,让教师学会知识共享;运用“用户体验思维”,促进教师“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让我们主动改造自己,做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人,永立时代的潮头!

  第三要树立“生活设施”观念。信息时代赋予教育公平新的内涵。互联网就像道路、水、电一样是一种必不少的生活设施,如果我们不能为孩子们提供这种生活设施,就无法缩小数字鸿沟,也无法实现信息公平。“互联网+”所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人人受益的普惠原则,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地利用这种生活设施,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新的不平等。在2013年的全市“课程与教学”会上,我强调的是“利用网络解决共性问题,利用课堂解决个性问题,成就学生更自主的学习”;今天我要强调的是“利用网络既可以解决共性问题,又可以解决个性问题;在个时代,一定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我们的名校,尤其是传统的名校,如果不积极拥抱互联网,去解决好冰(老师摸不着头脑:冰)火(互联网新模式层出不穷:火)的问题,名校不会被互联网企业淘汰,而是被使用互联网的名校所淘汰。

  第四要确立“创客是课程改革的新生力量”的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这与创客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创客,既是课程改革的新生力量,又是课程改革新的载体和新的抓手。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在搜索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的基础上,成为学习资源的创造者、建构者,成为知识的物化者,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就走上了创客之路。

  过去,人类文明从石器时代走到青铜器时代,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把石头用完了;今天,人们不用胶片相机了,改用数码相机,也不是因为柯达公司的胶片技术不够先进;今后,我们的学生不到教室上课了,并不是因为大学的排名不够靠前,院士不够多等等。技术促进人类文明走上新的台阶,我们必须及时转变观念。

  二是要解决“学”而不“习’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的是“习”的重要性。习,就是做、动手、实践。课程改革15年了,有些人课堂上还是一讲到底,用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学”,更不用说“习”了。他心目中的“习”就是作业,重复的海量的作业。就连理化生实验操作课,也还是课本上做实验,黑板上做实验,学生根本就没有动手的机会。这不是条件装备的问题,而是理念问题,是还学生“学习权”问题。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习权宣言》中强调,学习权是每一个人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学习方式,是一个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成长方式、发展方式。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承载的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梦想。

  三是要创设学校“创客空间”。要像装备图书馆、实验室一样,为学生装备创客空间,让学生们去玩儿创“造”。学校创客空间要做到“三有”:有一个固定的场所能够让学生来造物,而且在课余时间学生绝对能够进入这个场所;有一个老师能够陪着孩子们去做,而不一定是指导,因为孩子要做的东西太多;有一系列课程来教孩子们怎么造物。结合每年一次的全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要每年举办一次“创客大赛”。从2016开始,像招收体音美特长生一样,在省示范高中试点招收“创客人才”。

  四是要创新学习生活,让学生喜欢上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要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让学生喜欢上学,就要创新学校的学习生活,让学习生活有意义、有价值。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生活,班级活动、团队活动、社团活动、升旗仪式、毕业典礼、运动会、学校学生大会等等,学校里的所有活动都需要更新内容,创新形式,都应该凸显“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彰显学习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要让我们的孩子望得见童年那郁郁葱葱的“青山”,看得见童年那碧波荡漾的“绿水”,记得住童年“梦乡”的“乡愁”!要让我们的孩子,清晰地记得住童年的梦的生成与升华、做梦的心路历程、获得梦想实现的幸福!要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终生怀念的地方。

     五是要建立中小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在科研院所、企业等社会单位、机构建立不同层次的“创新教育基地”,让我们的学生有地方玩儿“创新”,玩儿创“造”,以涵养“学在郑州”的区域教育生态。

     创客,就像一粒粒神奇的种子,播撒在时代的土壤上,为时代的变革培育创新力量。时代的变革终将引领一场以创客为主导的产业革命,创客必将成为技术产业领域中最鲜活的血液,终将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量。未来的经济将是鲜活的创新经济,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而创客精神正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竭源泉。   

作者简介:

田保华,郑州教育局副局长,郑州基础教育改革的操盘手、“道德课堂”的创立者。全国教育创新区域联盟理事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改革十大杰出人物、全国区域课改十大推动人物,河南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出版专著有《教育即道德》、《课改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