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班级网站 / 2026届高中2班 /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责编:2026届高中2班 发布日期:2023-10-19

【名句·出处】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日记》)

【原文·语境】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曾国藩日记》节选

【释义·点评】

收录在《曾国藩日记》里的这两句话,其实并不是曾国藩的原创,其首创者是清代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道光二十一年,唐鉴将自己所著《畿辅水利备览》一书赠与曾国藩,同时还赠了亲笔书写的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曾国藩对此联非常喜欢,并将其挂于居室以自勉。后来在收入曾国藩日记时略加改动,便有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一流传至今的绝对。“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是一种理事处世态度,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意思是说,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种地一样,不能什么都没做呢,就想着收获多少,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收获”之前的“耕耘”工作,有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皇天从不负勤勉人。同时,“耕耘”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经验的积累,不管收获多少、有没有收获都不重要,“耕耘”过程也是一笔精神财富。这就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丢掉功利之心,就会享受到人生追求的乐趣。后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就成了对晚辈后生进行人格培养的教育名言。

梁启超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就曾说: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梁漱溟在写给宽、恕两儿的家书中也说:

至于成就在事抑在学,似不可管,即有无成就,亦可不管,昔人云:“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