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者沙龙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发展 / 阅读者沙龙
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高一年级 《乡土中国》读书案例
责编:马毅蕊 发布日期:2024-03-28

胡孟果  惠岩  徐梦

一、 名著分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该任务的设置,旨在通过阅读整本书,学习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拓宽阅读视野,我们将终身受益。

这一单元阅读学术著作《乡土中国》。书中所写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孝通《乡土中国》)。从传统农村入手研究中国基层生活,缘于作者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这是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阅读的时候,要注意理解书中的关键概念,把握全书的逻辑思路,了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积累阅读学术著作的经验。

二、 阅读目标

阅读《乡土中国》全书,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增进对农村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理解,思考中国乡土文化的现代意义和历史局限性;阅读相关评论文章和其他资料,联系当下社会生活理解本书的现实意义。

理解书中的关键概念,如“礼俗社会”“差序格局”“无讼”“无为政治”等,把握作者的学术观点、逻辑思路,理清本书的知识体系。

建立阅读学术著作的信心,积累阅读学术著作耳朵经验,综合运用精度、略读、浏览等方法提高整本书阅读效率。

学以致用,运用书中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认识相关社会现象和文学现象,尝试用本书的阅读方法来阅读其他学术类文章或著作。

语言建构与运用:

初步了解《乡土中国》相关信息;把握传统文化类学术著作专题研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探讨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究;总结研读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兴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教学实施

(一)联系实际导入

材料一:种菜是中国人的本能,几千年来祖辈都靠务农为生,感觉每个人的身上都流淌着“种菜基因”。无论何时何地,中国人有条件要种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种菜。纵使身在高楼大厦也无法阻挡大家对种菜的热情,有院子的种院子,没院子的种阳台,没阳台的上天台;花盆、泡沫箱子、饮料盒子什么都可以成为种菜工具。

材料二:十堰市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为了支援国家建设,有几十万人搬离家园。

故土难离,即使要搬去的地方条件更好。有的人望着老屋默默流泪,有的老人趴在祖宗的坟头撕心裂肺,有的人悄悄捧一把黄土塞进口袋里。无论他们栖居何方,那一片故土已成为他们心里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和伤痕。

明确:以上两则材料,昭示中国人对土地的深沉情感,中国人的土地情节深受几千年不变的农耕文明的影响,千年以下,不绝如缕,更成为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图片5


(二)土地特点和乡土文化

乡村建立在泥土之上,乡村中的人靠农业谋生;人住在乡下,依赖土地,受到土的束缚,也从土里长出了光荣的历史,形成经验和传统,最终形成中国基层社会一般结构,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三)当下关联着过去

1. 高考作文题:小陈举报老陈引争议(为尊者讳,亲亲相隐,差序格局)

2. 中国人的面子和虚礼(名实分离)

3. 生活中存在着师道尊严;严父慈母(长老权力)

4. 祥林嫂等下层妇女的悲剧(礼俗社会;主动服膺传统成自然习惯)

5. 兄弟结义、、姊妹结社、帮派团伙(同性组合比异性组合重要,事业社群)

6. 办事不讲规则喜欢托人找关系(熟人社会;人情;面子;缺少法治教育)

7. 小孩取名字随父亲姓(血缘;亲属;身份;家族)

8. 任人唯亲,贪官为子女捞钱谋位子(差序格局;自己人)

9. 安土重迁,思维僵化,进取意识差;科学思维和法制意识淡漠(乡土社会封闭、保守、自足)

……

(四)核心概念理解

差序格局、礼俗社会、长老统治、无为政治、无讼、身份社会、名实的分离、家族等

(五)乡土文化重点知识

设计目的:全面深入的理解《乡土中国》,尤其对其中的重点表述要透彻分析,能运用书中观点解读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事例,学以致用。

1. 面对面社群

(1)在这种亲密的熟人社群中,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表情、动作等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

(2)在这种世代定居的环境中,“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3)这种缺乏变动的社会依靠血缘维系,社会结构几乎是不变的。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它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地域的靠近是血缘亲疏的一种反映,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

2. 乡土本色

(1)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人们以相互馈赠的方式,靠人情来维持交易,以保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2)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个社群包含着地域的含义。

(3)在乡土这种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

(4)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5)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6)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每个人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时,只是偶然的和临时的非常状态中才感觉到伙伴的需要。

3. 差序格局

(1)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以血缘和亲属关系所决定的和别人所联系成的有差等的社会关系网络。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圈子的大小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定。

(2)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推己及人,推己及家国天下,所以君子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

(3)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最基本的是亲属,道德要素是孝和悌。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的伸缩。(2015小陈举报老陈事件中情与法的两难)

4. 家族

(1)中国的家是一个绵延的事业社群,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附着在家庭之上,最终家的性质变成了族。

(2)事业社群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需要讲求纪律和规则,因而私情被排斥在外。在乡村,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日常可见。

(6)感情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5. 男女有别

“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在心理上形成隔离。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以维护既有的社会关系。(兄弟结义,同生共死是乡土社会里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重要的表示)

6. 礼治秩序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效力更大,人从长期教化中养成了主动服膺传统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的少变化满足了这个前提。(祥林嫂的悲剧有深刻的个人成分)

六、 总结

现代化席卷全球,中国也正日益融入世界大家庭。传统的乡土中国虽然已基本解体,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依然或多或少存留着乡土性的影子。

费孝通带着对土地和人民的深沉热爱,用科学家的严谨求实精神,针对中国传统乡土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目的是从理论上概括分析中国基层社会的基本特征,找到解决农村问题的办法。这种求真求实的实践精神值得广大青年学习。

建议拓展阅读《乡土重建》。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