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发展规划
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三年规划报告 (2021年-2024年)
发布日期:2023-05-08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学校概况

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是郑州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高级中学,郑州市示范性高中。前身为郑州市第四十四中学,创建于1973年,2020年原郑州市第四十四中学分设为“郑州市第四十四初级中学”和“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初中隶属于二七区,高中隶属于郑州市教育局,坐落在郑州市庆丰街12号。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2072平方米,建筑面积19722平方米,新校区于20219月开工,20229月开始招生,新校区位于新郑市求实路以东、环南路以北、圭壁路以西、华南城五路以南区域内,建设用地面积60112平方米(合计90.17亩),48个全寄宿制教学班、2400名学生规模普通高中规划设计建设,总建筑面积59985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学楼及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体育馆、综合办公楼、礼堂、食堂、地下车库等。

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1300余人,教师121人,其中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3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31人,35岁以下教师57人,占比例47.1%,公费师范生22人,占比18.1%,研究生20人,占比16.5%

学校结合自身优势,不断调整,不断创新,在“一切为了师生的终身发展”办学理念指引下,遵循“特色促发展,师生共成长”的发展思路,以“融德育”“融课程”“融课堂”三位一体夯实“融教育”发展根基,开放办学,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不断加强梯队建设,课程建设,创办了空乘、播音与表演特色班。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引领全体教职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学校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把学校建成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示范性高中。

近年来,学校在高考中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学子被知名院校录取。学校连续十年被市教育局评为“郑州市普通高中教学创新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2020年度教育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卓越家长学校”“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建设先进单位”“郑州市教育系统五星级家长学校”“郑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郑州市美育示范学校”“郑州市创客教育示范校”“郑州市课程建设先进单位”“郑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郑州市平安建设基层创建示范单位”“郑州市教育系统‘双关爱’示范单位”“郑州市师德师风先进集体”“教育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教科文体系统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系统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等几十项集体荣誉。

二、现状分析

(一)优势和经验

1.以“融教育”理念统揽学校发展

融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通达颖悟,惠风送融”,旨在于润物无声中将德育和智育相互融合,在德育、课程、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基于当下,面向未来,为未来育人。

2.以思想引领促进学校队伍建设

尚德、尚能、惟勤、惟绩”是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此思想引领下,学校创建了一支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干部队伍和一支爱校敬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

3.以特色教育塑造学校品牌

学校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与时俱进,在硬件、软件上更加彰显特色教育。同时学校以空乘、播音与表演班为载体,以人为本,弘扬个性,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造学校的特色品牌。

4.劳动教育引领学校创新发展

学校不仅注重学生学业水平的综合提升,更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学校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完善课程设置,丰富课程体系,积极开设70门校本课程,依托3D实验室、学科实验室、社团活动室、图书馆等功能教室,将创客文化和劳动意识引入学校,成立创客空间,开展劳动教育,规划劳动课程,积极探索 “五育并举”新路径,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二)挑战与机遇

1.“教育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强化学习并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为。融德育”“融课程”“融课堂”的贯彻实施,需排除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探索更加有效的路径与模式,不断深化“融文化”。 

2.在推进课程建设的进程中,如何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如何把以人为本落实到教学及管理的每一环节,如何打造有灵魂的教育等,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实践反思

3.如何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更好地转化为教育人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

4.如何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更好地提高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5.部分学生主要来自城市个体户和部分城中村家庭,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需抓好习惯养成教育。

6.在面临和应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过程中,加强研究,提升育人质量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一、指导思想

以“融教育”理论为指导,做有温度的教育,让教育具有和谐的基调,能够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温暖人心,面向未来,通达致远;以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校园)为学校发展的抓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尊重教育规律,落实新课改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学校内涵发展长效机制德育为突破口,推进学校特色德育建设再上新台阶;融课程”为重点完善课程体系和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融课堂”为核心,不断强化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意识,遵循“合乎道至于德”的规律,营造良好的课堂生态、构建良好的课堂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融文化”,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核心价值观

校训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校风和谐、向上、求实、创新

教风敬业乐群,诲人不倦

学风志存高远,学而不厌

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师生的终身发展

发展思路特色促发展,师生共成长

发展路径凝心聚力铸五项工程,砥砺奋进促四种变革

、办学理念

坚持“一切为了师生的终身发展”办学理念,以“文化引领、制度促进、以人为本、打造品牌”为指导,深化改革,细化管理,发展内涵,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温文尔雅、充满自信、勇于担当,有创造力的现代公民。


第三部分 三年发展目标


一、三年发展总目标

(一)办学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把学校建设成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平安和谐的现代学校。

(二)培养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温文尔雅、充满自信、敢于担当,具有创造力的现代公民。

二、三年发展具体目标

根据三年规划的总体目标,我校将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年为融教育建设年,第二年为融教育发展年,第三年为融教育提升年,力争用三年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人文化、教学规范化、设施先进化、办学特色化的和谐平安学校。

三、学校管理

制度工作目标:

以“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为原则,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章程,使学校运转高效,管理民主,各方面相互促进、和谐互补、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培育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实践中形成学校精神,提升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工作措施: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并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在学校日常管理中,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试着成为教师工作指南和行为规范,把握“敬业”和“精业”两个核心,不断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在此过程中,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精品,把平时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

精细化学校管理制度。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要求,查找制度上的问题空白,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流程,修订完善《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制度汇编》,使之成为教师工作指南和行为规范,使学校各方面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服务性得到提升。

精细化干部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精细化干部使用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精细化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进行工作和岗位交流探讨,增强干部的工作能力,认真做好干部培训工作,增强干部的“四个意识”,提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精细化师生发展评价机制,以教学工作为核心,一新的质量观、育人观、评价观为引领,进一步完善评教评学活动规程,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办法,引导行政人员主动服务教学。健全学生评教体系,建立“全体参与”、“全年贯穿”的评价操作流程,本着促进教学的原则,精细化全体师生奖惩制度。

全体教职工应树立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的信念。在教育中“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养成渴望崇高、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良品质和行为习惯,以过硬的业绩来验证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达成标志:

通过梳理学校制度和年级处室职能、推动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实现学校管理流程再造升级,简化管理制度,明晰部门职能、避免无效劳动、明晰发展路径,做到“顶格协调、闭环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任务到事、责任到人”。使每一位教职工、每一个年级处室树立闭环意识,养成闭环思维,形成闭环管理习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朝着精细化发展、阶梯式提升、高品质呈现的方向不断前进。

四、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工作目标:

在新形势下,学校党组织立足于实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把学校建成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具有主动和谐发展的现代学校为目标,正确处理和对待各种矛盾,团结全体教职工,共同把学校各项任务完成好。

工作措施:

(一)加强思想建设,注重学思践结合

深入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建党百年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教育、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开放教育、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党员做好“学习强国”平台的推广使用,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形式和内容、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提高教师们的政治理论水平。

(二)抓好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召开党员干部生活会、评议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团结,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党总支中心组成员要自觉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在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学习,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科学管理方法。学校党组织要重视和关心干部队伍的建设,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要坚持全面提高干部素质,把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支持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参加岗位培训、进修和学习考察。要建立健全对干部的监督制度,如干部廉政勤政制度、党员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评议干部制度、奖惩制度等。要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根据工作需要,处理重要问题前,书记和校长要及时磋商、互通情况、交换意见,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达成标志:

全体干部养成“严、细、深、实、快”的工作作风,中层以上干部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为师生服务的每一个岗位,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群众观念,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带头履行职责。在不断提高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的同时,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和“为全体师生服务”的工作能力。

五、教育教学管理

(一)教学实施过程

工作目标:

教学秩序的有效管控,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化,实现教学活动的平稳运行,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育人环境的良性改善。

工作措施:

1.课堂高效化:打造“融课堂”,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实现的路径与策略

扎实推进“融课堂”建设,稳步进行课堂模式构建、智慧课堂实践、作业建设、校本课程品质提升、教师队伍学习力改进、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质量分析与过程评价,着力解决队伍建设与课堂效率中的难点问题,强化过程管理,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夯实质量提升根基,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构建的模式与环节

抓好课堂管理,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施在纪律保障和有序的基础上进行。分课型差异化有效地搭建课堂环节:新授课突出情景导入与构建生成;复习课注重问题诊断与构建归纳;讲评课重视纠错整理与讲评点拨。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主线明晰明快,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兼顾预设与生成,有效避免教师的独白,让课堂走向平等与对话,走向和谐与高效,走向科学与艺术,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心智的共同成长。

工作的重点与抓手

狠抓教师专业发展,从师德师能两个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努力实现青蓝同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融课堂模式构建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探索、研讨及作业建设为抓手,广泛开展引领课、研讨课、汇报课、常态课的观课议课活动,深化教研效果。为了保障课改理念的落实,在推进融课堂构建的过程中,要突出备课或教学设计的作用,不上无准备的课,上课须有教案,依案施教,保障课堂模式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落实。按照“教、学、评一致性”做好质量分析,通过数据实证,构建质量分析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打造精品课堂,注重内涵提升

1)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教学。

①“三种课型”制度化

同课异构课――各尽所能,人人参与。研究采用先报名、再确定时间,安排统一评委,分学科大文大理听课,中层领导包干和教研组长一起带领全组成员进行听评课。

观摩课――示范辐射,促进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校首席教师、学科能手的作用,组织他们上研究课让老师们观摩,从中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以利改进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

师徒汇报课――改进方法,提升质量。即通过上面的同课异构课、观摩课的研究,最后要转化为每个教师的自己行为,师傅上指导课,徒弟上汇报课,师徒同课过程中,努力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傅带徒的责任感,师徒共成长,课堂更实效。

常规管理常态化

教师的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上课要做到“四到位”,即时间到位,不延时进课堂,不拖时下课;准备到位,拿好课本、教案、作业本,开好电脑等;情绪到位,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消极情绪进课堂;关爱到位,对学困生和有问题生要多一分关心,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分层地指导和布置作业。

辅导要做到“二帮一培”。“二帮”即对学习困难的和行为偏差的两类学生进行重点帮教,重在帮助学习的兴趣,帮助学习的方法,帮助学习的基础,帮助学习习惯,帮助行为规范,帮助学习的品格。“一培”即培优,对学业优秀的这一类学生,重在质量上提高,数量上满足,内容上整合。

反馈要做到“三个性”:即注意反馈的及时性,注意反馈的科学性,注意反馈的延伸性。限时训练、日日清、周周清已在各年级逐步推进、有序开展。

2)狠抓发展内涵——教研团队建设。

不断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学校内部学科教学研究组织,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和校本培训的重要载体。在工作中遇到的学科难题,教研组应注意收集,归类,整理,重点问题集中讨论解决。通过各种公开课后的研讨,总结经验,形成共识,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强教研团队建设,是学校践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基本保障。为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不但需要每一位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每一位教师把“融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的具体行为;不但需要每一位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还需要每一位教师主动强化学科德育的意识,自觉教书育人。   

互联网+”与“5G”时代的到来,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微课(程)、慕课、翻转课堂等正风起云涌。根据我校实际,在整合网络资源,用好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和教研团队开展相关研究,运用新技术,促进课堂走向高效。

3)落实教学常规

继续落实常规教研:继续狠抓集体备课的质量,备课组长切实负起责任,提升常态课的质量。教务处结合实际情况编排出集体备课的时间与地点,以及相关要求。教研效果要适时跟进,确保效果,特别提醒年级内部的月考、周测等考试要切实提高命题质量,倡导原创试题;对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备课组予以关注,精准施策。

4)开展公开课活动,打造精英育人团队:基于汇报课,备、说、磨、上、评,借助名师力量,课研一体,指导提升,展现集体智慧和专业水平。

汇报诊断课:近三年入职的老师汇报课继续开展。

品质提升课:在上学期磨课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展示汇报。

学科展示课:在新高考、新教材和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学科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展示课。

5)提升课堂观评的质量和效益:由教务主任、教务副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人员组成,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常态课进行推门听课、课堂观评,对教研情况进行督促,重在诊断改进,提升常态课课堂质量,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在课后将听课小组的评价意见,与授课老师进行充分沟通,促进集体教研和课堂教学设计质量的提高。

6)每学期开展学科节活动,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素质:基于学生兴趣、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内容丰富,原则上在非毕业班开展持续性学科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专业发展。避免以单次简易活动式学科活动替代学科节。备课组在开学初上交活动计划方案,活动要在学期中间的期中考试前后结束,并总结表彰到位,起到激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7)加强作业建设,回归师生本真: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教育评价的重要载体。作业建设是关乎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要牢牢抓住作业建设的牛鼻子,巩固融课堂的成效。要在三个方面抓作业建设,一是作业布置;二是作业批改;三是辅导跟进。

作业布置要坚持“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立足学生发展,凸显能力导向,先行制定作业评价标准,精选作业内容,布置有效作业,加强作业设计,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层次性,适当控制作业的量。作业批改注重批改的实效性,适当采取面批面改的形式批改作业,不布置不批改的作业。辅导跟进注重与作业批改和纠错紧密结合,分层辅导、个别辅导和培优补差相结合。

当前,我们重点抓实作业的批改环节,以抓作业批改促进作业布置,促进辅导,巩固课堂效果。

3.以评促教,强化过程监控,提升育人质量

1)建立教师发展评价体系:按照“一般教师(新入职教师)-合格教师-校级骨干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教育专家”的培养路径,以“小荷工程、青蓝工程、领军工程、名师工程”四大工程为抓手,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专业能力强、学科素养高的骨干教师,形成“成长性、专业性、引领型、专家型”的良好梯队。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2)建立完善考试与评价:按照学校、年级、学科三级质量体系的要求,不断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师生满意的“融教育”课堂模式,使课堂面貌和课堂生态焕然一新,

以学校各级各类型考试为抓手,不断实施过程监控与结果监控的有机结合,细化年级月考、学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评价机制,年级月考后,进行班级和备课组层面的质量分析,期中和期末考试后,学校组织更大范围的分析,校领导要亲自参与,制定分析的细则,体现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

学校教务处和各相关部门及时为教学评价实践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及时完善各学科融课堂评价标准、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建立教学成果奖励机制等措施,为学校、教师构建高效的生长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导向。

通过开展发展性评价理论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建立激励机制,推进课题研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和交流,在学校建立起成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构建成长课堂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3)实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学业评价严把“三大关”。

注重思想教育关。

严格监考制度关。

严把测验试卷关。

4)加强质量分析,务求实效

数据实证,明确导向:基于教研室分析数据和“六校联盟”数据改进质量分析表,尽可能使用直观数据。各年级重点做好教学引领,测试反馈,用高质量的和一定频度的考试、模拟考试和测验提高年级教学质量。

开好质量分析会:数据纵横比较,总结优点,发挥优势,找出不足,确定目标,以班级为核心,班主任主导,任课教师参与,谋划实现目标的路径和策略。强化年级、班级、备课组三个层次的质量分析,引导学生做好质量分析,年级要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做好质量分析的前期规划和后期跟进,以数据实证引导教学质量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提倡考试后进行说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后期跟进:抓好工作落实,向工作落实要质量。

学校质量分析: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结束,教务处需做学校层面的质量分析,把握正确导向。利用合适的时机小范围进行师生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让质量分析的结果反馈和改进思路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提高质量分析的效果。

做好高招质量分析,表彰先进,做好教学工作的反馈和建议。落实质量预警与约谈,做好质量帮扶。

达成标志:

教学实施过程的有序化,师生教和学的良性互动,先进教学理念的落地生根,教学效果的达成度高,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满意度高,实现和谐校园,灵性课堂的共生。

(二)学生发展

工作目标:

坚持“一切为了师生的终身发展” 办学理念,以文化引领、制度促进、以人为本、打造品牌为指导,深化改革,细化管理,发展内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温文尔雅、充满自信、勇于担当,具有创造力的现代公民。 

工作措施:

1.开发校本课程,体现德育特色,注重学科引导

加强学校校本课程和学生思想教育的结合力度,不断增强德智体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多渠道发展之路。在德育机制健全与德育课程开发有序开展的同时,注重德育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升华,注重德育内涵与外延的深化与拓展,注重校园文化的积淀与教育,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化“活动”为“经验”。建立德育科研制度,加大德育课题的申报力度,达到德育科研规范化;改进和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及德育评价机制,达到德育评价科学化;保特色、争示范,形成学校德育品牌,达到德育效果最优化。

2.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育人优势,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指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其身心健康成长。各科教师特别是思政课老师要寓教育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坚持五育并举,提高各学科对学生育人功能的效果。

1)在美育教育特色上,通过美育工作与各学科有机结合,强化艺术学科的美育教学主阵地地位。在课程上,开足开齐全部艺术课程的同时,强化空乘专业课程《礼仪修养》《中英文口语》《形体塑形》《面试技巧》《舞蹈与才艺》,播音主持专业课程《普通话语言》《朗诵》《新闻播读》《即兴评述》的特色教学;在师资队伍上,深化教学研究,强化队伍建设;在机制建设上,完善已制定的《艺术课美育教育原则》《美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原则》的运行体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个性化成长;在育人环境上,逐渐形成硬件突出,环境育人,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美,体验美,发展美,打造有未来教育。

2)在礼仪教育特色上,学校利用专兼职教师,利用学生的班会课,对全校各年级的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礼仪修养,提高学生内涵素养,达到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

3)在体育传统项目方面,学校继续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出发点,将荷球、啦啦操和篮球、排球、乒乓球等校本课程扎实开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体育特长,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4)改善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形体、劳技和通用技术专用教室。音乐教室,钢琴、电视机、音响设备及声乐辅导等教具;美术标准教室,展示台、静物台、写生灯、石膏像、画板、画架等教具;书法室2个,配有电子白板一套;有劳技教室,舞蹈形体教室和舞蹈形体准备室;音乐器材室、美术器材室、舞蹈服装室;为学生的特长发挥和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4.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成为能够终身学习的人。

1)开设阅读课,高一、高二年级每周1节。

2)举行语文、英语朗诵、演讲比赛。

3)举办各年级学生的读后感展览。

4)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浅显的原版英语书籍。

5)开展“我爱阅读”论坛等。

改造学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阅览室布局合理。提高藏书总量和,生均藏书量。丰富工具书及教参,订阅报刊杂志,音像资料丰富齐全涵盖学科资料广。阅览室均实行全天候开架借阅,图书系统管理自动化,图书馆网页接入校园网,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达成标志:

让学生在学校能学习到有益的知识,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完善人格,实现五育并举,促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序统一,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的品格和能力,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课程建设

工作目标一:

围绕课堂教学核心,五育并举,以落实教学常规为抓手,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重点,落实“双减”,探索“轻负高效”的教学思路,推动学生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

工作措施:

1.完善和加强制度管理。对各教学常规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根据实践效果及实际需要作出及时的修改和完善。

2.积极落实教学质量过程管理。

1)强调“三个研究”。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学业水平考试,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学校积极创设条件,激励教师全员参与到各个学科的“三个研究”。

2)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将《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教学常规》所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提高教学效率。

3.认真贯彻“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质量观,狠抓均衡发展。从机制、人员、方法等多个角度总结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实际的学生培养新途径,既要狠抓优秀率,更要重视大面积学生的整体提高,争取教学质量的全面均衡发展。

1)进一步探索“融课堂”教学模式。

2)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特别是抓好起始年级的学习习惯。

3)充分发挥年级组、备课组的引领、管理作用。

4)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努力做到课堂45分钟有效、高效。

5)在提高教学质量基础上,不断完善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课外时间的学习与提高。

4.加强教学研讨,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1)通过集体备课的教研作用,切实发挥应有作用。

2)充分发挥常态性研讨课作用,起到借鉴、反思的作用。

3)扎实开展学校“汇报课”、“引领课”、“示范课”等活动,通过开展研讨、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切实加强对高效课堂的有效研究。

4)邀请专家、优秀教师到校指导。学校邀请有关专家、同行来校参与公开课点评与指导,尤其是对薄弱学科的教法、学法、复习、资料选用等方面加强指导并给予更多指点和建议。

5)搭建教师对外学习、培训、交流的平台,加大与知名学校的学习交流力度,在交流学习中博采众长,形成自己更为优秀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5.加强学校特色教育工作,积极探索特色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举措,形成特色班课程促教学的良好局面。

1)加强空乘、影视表演、播音与主持专业后备生与体育后备生的培养,聘请高水平专业教师,使用专业教材,加大辅导力度,提高艺术教学质量,形成优秀专业品牌。

2)加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推广,使其成为学校教学的亮点。

3)加强荷球队、排球队的训练与管理,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和综合素质。延伸、拓展学校的篮球、啦啦操传统项目,为学生的体育特长发展增添更为广阔的空间。

工作目标二:

教学质量目标:增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整体实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稳定在学区学校前三名。

工作措施:

1)实施教学目标管理。制定学校教学质量目标、年级教学质量目标、学科教学质量目标、教师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到人,分级落实。

2)实施教学过程管理,以月考、期考、联考等考试分析为抓手,做好教学过程监测,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定期总结表彰。

3)强化集体备课,完善备课组建设,营造和谐的教研文化,实施各个学科集体评价,促进备课组教师的团结协作;开展专家诊断课堂教学、诊断教研活动;开展教学微技能研究,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4)推行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及自我管理能力。

5)完善“融课程”建设,打造10个特色校本课程。

工作目标三: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工作措施:

1)开展每周升旗“国旗下演讲”活动。

2)每学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节”活动。

3)立足课外阅读,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4)在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开展“读书伴我行”。

5)学校图书馆定期对学生开放,自由阅读成为可能。

(二)教学改革:深入落实“融教育”教学模式

1.工作目标:

加强学习,领会“融教育”理念下“融课堂”的内涵,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我校校情、师情、生情、学情的“融课堂”教学模式,分课型构建教学流程,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工作措施:

1)研读《课程标准》,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

主要做法: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学习、研讨,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熟记于心。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把握所授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达成标志:

所有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校本教材。学习目标科学合理。

2)优化教学设计

主要做法: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实践为主线”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集体备课,逐步让每位教师、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逐步建立教研组集体备课机制,开展优质课评选、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教务处通过加强过程性的备课检查、指导和服务,通过组织教学设计竞赛、课件制作(说教材)和开展优秀导学案评比活动等措施,促进全校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达成标志:

一线教师都能够规范备课,部分骨干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备课,制定出高效的导学案。

3)落实“融课堂”教学模式

融课堂的内涵

融课堂”属于高效课堂的范畴,简言之,就是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学生能够收获智慧的课堂。融课堂,将“学、用、创”融为一体,凸显课堂张力,催生个性发展,致力于课堂的开放性、多样性、选择性,注重情感体验,优化技能训练,呵护兴趣培养,师生共同成长,让课堂不仅有诗,还有远方。

融课堂根据“融教育”的“通达颖悟,惠风送融”的核心理念,传承“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文化,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和教学观都契合课改理念,启迪智慧,传递温暖。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播种地,也不仅是分数的训练场,而是彼此遇见和分享的时空,是智慧唤醒与点燃的领地,课堂要呈现生态性的变化,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学生经历丰富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让真实的对话、内心的自由表达、创造思维的启迪、情感的体验、经验的分享、合作解决问题等成为课堂生活的基本方式,师生共同创造丰富的课堂精神生活。

融课堂遵循的理念与原则

【融德】立德树人:强化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意识

以“核心素养”的落地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学校课程构建与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认真、勤奋、刻苦的品质,但我们在培养学生好奇心、创造力、沟通合作等方面还不够。”简单地说,课堂教学要关注素质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三维目标的达成、学业评价的价值导向,使得课堂教学的目标指向于人文与科学、自主与健康、担当与创新等“核心素养”,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确立“人本立场”,让“人”站在课堂的最中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就有了希望。

【融本】以人为本:关注课堂中活生生的人

以人为本,就要关注我们课堂的主人,关注活生生的学生。课堂不仅是传播知识的阵地,更是师生共同成长与生活的时空领地,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体会、体验到成长的快乐、生活的幸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而不仅仅是将一个个知识点和考点堆积或陈列在课堂当中,要通过我们精心设计的教案,让预设精彩呈现,让生成熠熠闪光,师生交流碰撞,合作、探究、研习等都应当成为我们课堂中的底色,使课堂呈现鲜活、有趣,富于思考、思辨的生态,促进学生主动地学,深层次地学。

【融道】合道至德:融课堂必须遵循的规律

本立而道生,课堂要“合乎道至于德”,其必然要符合教育规律、成长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融课堂践行道德课堂理念,尊重学道、涵养学德、恪守师道、弘扬师德。教师需不断提高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注重状态、过程和反馈,着力营造良好的课堂生态、构建良好的课堂文化。

【融洽】改善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钥匙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课堂中最基本的关系。教育家赞科夫说:“就教育的效果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本在用心血培育”。课堂之上,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效果的催化剂,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导者,教师的道德修养、教育态度、教育水平,对建立师生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爱、尊重和理解,教师须加强自身修养,并致力于改善和构建班级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课堂上的良性互动、平等对话、课堂生成和三维目标具有了实现的基础,使得学生在浓浓的真情传递中受到激励与鼓舞,收获知识与心智的成长。

分课型构建“融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融课堂”的前提在于课堂管理,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施在有纪律保障和有序的基础上进行;“融课堂”的构建重在基于合适精当的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专业化实施“学、评、教一致性”课堂教学,做到知识和逻辑主线明晰,活动和情感主线明快,动静互衍,张弛有度,关联显性与隐性,兼顾预设与生成,有效避免教师的独白,让课堂走向平等与对话,走向和谐与高效,走向科学与艺术,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愿景。

融课堂新授课环节建议:按照“导、探、构、达、融”五环节进行。

步骤

环节

环节说明

情景导学

创设生动情景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

以问题或项目为载体,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构建生成

构建知识体系,体现学科思想方法,精彩生成。

反馈达标

讲练结合,有效反馈,达成目标。

融会贯通

迁移有度,拓展有法,融会贯通,提升能力。

融课堂复习课环节建议:按照“导、诊、复、构、融”五环节进行。

步骤

环节

环节说明

目标导学

明确目标,解读、梳理。

问题诊断

基于问题,交流诊断,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复习探究

合作复习,探究知新,加深理解。

构建归纳

精讲点拨,构建体系,整理归纳,由思及悟。

融会升华

达标检测,反馈、总结,融会升华。

融课堂讲评课环节建议:按照“析、纠、展、评、融”环节进行。

步骤

环节

环节说明

分析考情

分析考情,确定目标。

纠错整理

自主纠错与合作纠错相结合,对知识进行整理。

展示交流

精彩赏析或错例展示,反馈矫正。

讲评点拨

针对展示及典型错误讲评点拨。

融会提升

针对性变式训练,检测达标,融会提升。

融课堂习题课建议:仅提供参考模型,可选择使用。

讲练结合型:注重试题编制质量,提高试题研究能力。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

分析讨论型:边分析边讨论,分类纠正,加强反馈,提升能力。

归纳总结型:以典型试题,暴露错误,归因分析,归纳总结,知错改错防错,融会通达。

板演评议型:学生板演,评议点拨,注重总结。

交流点拨型:任务分类分解,合作探讨解决,重点点拨。

分类指导型:根据学生层次或题型分类,加强针对性指导。

各学科有选择的加以运用,在平常的常态课中各课型选择至少三个环节有意识地进行教学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融课堂的样态,让课堂更加高效。各学科还针对不同课型加强校本研究,整合学习资源,凝练适合本学科实际情况的课堂模式,丰富融课堂的形式与内容。

3.主要做法

在巩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学科融课堂达标和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开展全员性的融课堂教学评比、青年教师创优课、中年教师献艺课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坚持开展高质量的校本研修活动和微型课题研究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务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组织融课堂专题研究活动;组织研究课、引路课、示范课;组织部分教师和兄弟学校进行同课异构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实践高效课堂教学的专业支持和服务。努力构建与融课堂教学相配套的目标考核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措施,引领实践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达成标志:

建立起各学科融课堂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全校教师牢固树立起追求融课堂教学的理念,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分层布置作业。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作业班级展评等措施,使教师形成分层布置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教务处通过开展教师作业设计评比活动,组织作业改革经验推广,组织各学科优秀作业展评等措施,推进优化作业设计。

改革考试与评价。在全校建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建立校级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发展性评价促学生发展。

主要做法:通过开展发展性评价理论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建立激励机制,推进课题研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和交流,在学校建立起融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构建融课堂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学校及时为教学评价实践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及时完善各学科融课堂评价标准,建立教学成果奖励机制等措施,为学校、教师构建融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导向。

达成标志:在全校建立起科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和融课堂评价体系。

七、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根本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决定着学校核心的竞争力,也是打造学校品牌的关键。因此,在“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指引下,在学校党总支的指导下,培养一支教育理念新、教育教学水平高、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根据我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教师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现有教职工121人,其中正高级教师2人,副高级教师32人,中级教师41人,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但随着我校将搬入新郑新校区,学校办学规模从三个年级24个班扩大到48个班,教职工数在未来会达到212人。随着“招才引智”计划的实施,近两年我校新进大批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他们有能力也有个性,他们的培养迫在眉睫。学校应拓宽培训思路,创新培养方法,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强师德、铸师魂、提师能。

规划目标

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创建在高考改革新形势下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机制,营造自主、健康、和谐、互动的教研氛围,探索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造就一支能教学、会科研、善学习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出学校自己的“名师”。

基本原则

1.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原则,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学校开展的活动设计和实践环节都要服务教师这一原则,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教学第一线,发现和收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

3.坚持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依据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分层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段推进,以取得最佳效果。

4.坚持校本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师实际,保质保量开展各类校本培训,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培训和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

工作措施

以“小荷工程、青蓝工程、领军工程、名师工程”四大工程为抓手,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专业能力强、学科素养高的骨干教师,形成“成长性、专业性、引领型、专家型”的良好梯队。

一是育青年骨干,提高教师素养。以“青蓝工程”、“小荷工程”为基础,关注青年教师培养,继续开展系列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素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二是以名师带动,实现专业引领。建立“名师工作室”,起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

三是首席讲师、专家型教师开讲坛、沙龙、工作坊等,汇聚名家气蕴,求实求新,带出一批有影响的高徒,教育教学别开生面。

具体工作措施如下:

1.实施“三项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教师投身教育的精神。

1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培养教师投身教育的精神。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为人师表的根本,“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建立健全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组成的民主监督体制,加强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文明执教的制度建设,使教师通过法定形式和正常途径参与考核评价,实现自我检查自主提高的“内化”境界,进而健全教师专业情意。

强化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对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认知认同程度,对工作群体的向心力和奉献精神。

2实施“全员培训”工程,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教师培训工程以全员培训为重点,突出骨干、青年教师培训;以提高学历层次为着眼点,突出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以专业技术能力为落脚点,搞好学校基本功培训;以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为出发点,使继续教育工作有质量、有效益;加大培训的力度,想办法为教师提供专业训练和专业发展的机会,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培训。通过自学、讲座、报告、研讨、交流等形式,让教师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增强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科教学能力培训。一是“小荷工程”,以“五个一”活动为载体,搭建平台,使所有青年教师都能达到规定水平。二是 “青蓝工程”纵深开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作用。三是实践练兵,通过举办“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推出优秀教师。

构建学习型学校,向研究性学校迈进。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已成为提升自己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将不断完善学习规划、健全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氛围、确保学习效果,使构建活动扎实开展,为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高标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安排,大力配合抓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标准完成任务。

3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打造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学校品牌。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必须结对培养青年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每学期必须有一节“研究课”。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年级的教学质量监控中起带头作用。

每年有课题承担,并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

必须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感悟或论文,保证每学期至少有一篇以上文章,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并积极参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编写。

实行“名师优先”政策,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财力物力支持。

2.实施“三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1以制度促落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规范化

在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等方面逐渐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同时,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实行“四走进”:走进教研组、走进课堂、走进活动、走进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规章制度、计划、方案进行修改,使教学制度不断完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实施分层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科学化

根据学校教师的年龄、学历和现有专业化能力及发展趋势,充分分析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年龄结构等实际情况,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教师专业化达标的各项指标,确立“教育引导,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合理安排、使用,鼓励冒尖”原则,采取“教研组和备课组带教、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措施,实施分层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高级职称教师”层;

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层;

(“高级教师”层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层的管理参照“名师培训工程”。)

35岁以下“青年教师”层。

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师业绩档案。

青年教师每学期做到“五个一”,即:每周听一节辅导教师课(在听课笔记中体现)、每月交一份规范教案(由辅导教师审查签字并批注辅导意见)、每学期独立出一份试卷、每学期完成一个课件、每学期写一份教学案例或教学叙事。每学期结束前上交“五个一”总结材料。

每学年安排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考核一次,内容为“七个一”(一次演讲、一份教案、一个课件、一份板书设计、一份教学分析、一次课堂教学、一次专业考试)(教务处)。考核结果作为青优参评的重要依据。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推荐优秀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优质课或发表教育管理方面论文或教育管理方面论文。

3做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常规化

校本研修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能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团队。

加强教研组建设,探索教研组管理和教研活动的创新,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构建“自主、健康、和谐、互动”的教研团队,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完善教师文化结构。

建立相关制度,保证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以完善校本教学资源为抓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计划三年内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外阅读指导课”等系列教材;完成各学科的学案、案例、教学课件等整理完善工作;加强校内外教育优质资源的互动,让教师在课程改革和开发中得到发展。

3.搭建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1请进来,每学年至少聘请1名教育专家,1—2名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一线教师作专题讲座,促进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

2积极承办和举办各级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实现和有关专家、教研员的互动教研,构建“教—学—研一体化”的培训机制,以保持教师专的长足发展。

3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学术沙龙、专题论坛、问题研讨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4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微信订阅号”,学校建立“组群”,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的空间

5开阔教师视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让老师们走出去,多参加一些学术活动,或名师报告以及团队拓展等,并做好回校后的学习心得、教学展示课等工作。既可以提高外出学习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增加在校教师的学习机会,并增强教师合作的团队意识。

6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论文交流活动,定期汇编教师论文、案例分析、反思体会等,鼓励教师敢于向CN和《郑州教育科研》刊物投稿,获得成功的快感。

7提供和创造学习培训机会,确保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接受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培训,三年内青年教师高学历达到100%,让教师们享受到学习和培训的快乐。

5.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理念。

2完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

3完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

6.达成标志

1有材料支撑:教师个人三年规划书、青年教师成长档案、教师各类教育教学获奖证书、继续教育证、高学历证明、考核评价表等;

2有具体数据验证: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名师及学术技术带头人等数量逐年增加;

3有相关人员的描述和体验:融教育大讲堂教师交流分享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收获。

7.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实施、管理、考评等工作。

2制度保证

健全档案管理

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内容包括: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师发展规划,每个教师个人制定的发展规划,教研工作小结,参加学校集中组织的校活动情况记录,自学笔记,听课笔记,教学随笔,上公开课的教案,教学点评,案例反思,个人课题研究情况,自制教具及教学软件,发表或获奖论文等),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健全激励机制

评估和考核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制订相关的评估考核细则,及时记录分析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现象和事件,作出结论性的评价。健全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与考绩、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以此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3资源保证

资金保证

学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在软、硬件上加大投入的力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环境。每学年确定专项资金作为教师培训费用以及奖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优秀教师。

师资保证

既要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本校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又要面向校外,聘请专业人员(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进行专业引领。从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力基础。

八、教科研发展

形势分析:

目前大的教育环境面临着新高考改革,而我校正面临着即将迁入新郑新校区,即将扩大招生规模、即将招聘更多教师等等诸多新形势的挑战。

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必须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参与作支撑,在学校提出的“融教育——做有温度的教育”理念下,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领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思路,以制度建设保障教育科研活动常规开展,立足校本,培育教科研文化。广大教职工在领导率先垂范的前提下,积极参加业务进修、学习教育理论、透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帮忙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形成我校教科研工作良好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特制订我校教育科研新三年发展规划。

工作目标: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先进的教育科研理念来规划、推进教育科研工作。

2.立足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新高考课程改革的深化、融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实施过程和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促进作用。

3.实施课题带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品位。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逐步形成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的螺旋上升态势,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执教能力的建设,提升教师品位。

4.构建“参与、协作、交流、共享”的研究团队,学习型团队继续向科研型团队转变。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加强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小课题、微课题研究。在专家长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再上新台阶。

5.教科研活动要具有研究性、思辨性和时效性,引领教师立足教育教学,积极研究真实问题,在提高教学成绩的同时,让教师体验到研究的幸福。

工作措施:

.加大宣传教科研的力度。让“科研兴校”、“教育教学研究聚焦于课堂教学”的理念扎根广大教师心中。

2.完善教科研的相关制度。形成既有我校自己特色又符合教育教学科研规律的课题管理制度、奖励制度、教师个人教科研档案制度等。建立课题研究的会议交流制度。

3.健全教科研的管理机制。引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为申报各类各级课题作积极准备。

1)健全教科研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教科研决策与落实。

2)把中青年教师作为教研骨干教师重点培训对象。

3)以23个基础较好的教研组为示范点,开展学科组小课题的探索、实践和研究。课题研究的特点是实用性和全员性。每位教师至少参加一个课题研究,课题必须来自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为主,从微观入手,进行课题研究,真正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水平。

4)继续采用理论学习、专家讲座、外出学习观摩、教师论坛、教学沙龙等形式,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高科研水平。

5)在日常工作中,倡导教师写教学后记、随笔、论文等,提高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充分发挥校园网学习交流作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4.抓好教科研成果展示。坚持举办好校教职工教科研论文收集工作,形成新论文集。力争新三年规划期间在省市教科研课题研究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不少于70人次。

达成标志:

1.有材料支撑:课题立项表、结题成果、论文证书、教师培训证书。

2.有具体数据验证:课题立项表、获奖证书、教师培训证书等。

3.形成论文集、成果集。教师参与出版书籍和在教科研刊物上发表文章。

4.有相关人员的描述和体验:教师教科研相互交流、专家引领、指导。

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修订《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郑州教育科研撰稿荐稿办法》等规章制度。

2.经费保障:教科室每年的科研经费,对重大科研课题或重要科研活动有专项经费;有专项的教育科研成果或教育科论文奖励经费。另外教科研活动中的外出学习,请人辅导,课题研究津贴、奖金,购置电脑等办公设施,购买图书征订刊物,编辑资料等都有制度和保障。

3.人员保障: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依托教科室及教师发展中心,构建了教研组、备课组、名师工作室、课题组、创客教师俱乐部等为主体的教研共同体。

九、德育工作

(一)德育工作目标:

坚持“融德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以传统文化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为抓手,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前提,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习惯养成促心智健全,多元激励促个性发展为途径,使德育工作走上制度规范化、活动系列化、课程多样化的轨道。

(二)德育工作内容:

1.融传统:以《弟子规》教育为抓手,传承传统

孔子在《论语》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此方能将民众的直觉经验和大道人心融合在一起;孔子说“为仁由己”,就是说,每个人只要挖掘自己,就能找到仁,而“致良知”(王阳明语)。《弟子规》教育应运而生,它是一部教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国学经典,继承了孔子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完美人格的理论,文质鲜活、易于接受,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我们以《弟子规》教育为抓手,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修身立人处世,教人向善、宽容、诚信,养成良好的习惯。

2.融礼仪:以礼仪教育为抓手,倡导文明礼仪

孔子在《论语》中写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表达了人能够通过修身的方式获得人格的享受的观点。我们应当让学生沐浴《弟子规》的传统光辉,进而借助“空乘”特色教育的力量开发仪式课程,开展礼仪教育,让每一个四十四中学子都能够接受礼仪的熏陶,做彬彬有礼的人,成为“德才兼备、温文尔雅、充满自信、勇于担当,具有创造力的现代公民”。

3.融正气:以班风学风建设为抓手,激浊扬清

班风学风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卓越的班级工作,需要带好四支队伍,一是年级长队伍,二是班主任队伍,三是家长队伍,四是学生干部队伍。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专题研讨、培训、家长课程等加强家校联合、日常管理、班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风学风积极向上,激浊扬清,志存高远,学而不厌。

4.融品德:铸就品牌特色德育

通过研发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培育学生良好的德行。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在活动中加强德育实践,注重环境熏陶挖掘潜在德育,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进行德育研究,构建科学有效的德育课程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立体全景德育,铸就德育特色品牌。

(三)德育工作措施:

1.建设队伍,改进机制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从德育干部队伍、德育骨干队伍、德育基础队伍三个层次打造,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围绕培养目标,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拥有健全的人格,构建平安、和谐、文明的校园。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举办德育工作研讨会及年轻班主任培训班,积极推广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育人水平,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来引领班主任工作,实现班主任工作由“管”向“育”的转变,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3)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德育课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育人优势,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指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其身心健康成长。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教育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加强学生团委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听取意见,改进工作,用自身的言行启迪学生,带动教师,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5)利用德育评价机制,逐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班级量化考核、班主任量化考核等德育评价机制。将教师育人工作情况,列为教师考核、评优、评先、职评、晋级的重要指标,促使全员育人格局的形成。完善班主任聘用、培养、考核奖励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和主动性。逐步建立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和班级工作情况监控评估制度,完善《文明班级考评方案》、《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对学生发展和班主任工作做出科学评价,突出过程管理,体现评价制度的合理性。

6)德育激励机制。从教师和学生二个方面出发,把德育与教师的行政奖惩、职称评聘等挂钩,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奖励制度。把德育与学生的先进评比、素质评定等结合,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学校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做好班主任工作。将班主任工作成绩作为教师聘任、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2.拓宽途径,开发课程

1)结合校情、生情,开发《文明礼仪读本》校本课程,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拥有健全的人格,构建平安、和谐、文明的校园。

2)结合国旗下演讲,重大节日活动,开发《爱国和爱校》校本课程,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感恩特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结合名人名言及名人取得的成就,开发《理想与信念》校本课程,指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结合社会需求,开发 《生命与安全》、《法制与道德》校本课程 ,开展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5)结合中学生行为规范,开发《入校教育》校本课程,强化学生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加强班集体建设。

6)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开发《心灵成长》校本课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重点,开展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

3.形成文化,彰显特色

在德育机制健全与德育课程开发有序开展的同时,注重德育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升华,注重德育内涵与外延的深化与拓展,注重校园文化的积淀与教育,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化“活动”为“经验”。建立德育科研制度,加大德育课题的申报力度,达到德育科研规范化;改进和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及德育评价机制,达到德育评价科学化;保特色、争示范,建立和完善德育特色项目,真正形成学校精神与德育品牌,并发挥示范作用,达到德育效果最优化。

(四)德育达成标志:

1.育人策略,从德育干部队伍、德育骨干队伍、德育基础队伍三个层次打造,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

2.班主任培养,举办德育工作研讨会及年轻班主任培训班,积极推广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育人水平,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

3.“两课”融合,充分发挥德育课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育人优势,指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其身心健康成长。

4.学生团委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听取意见,改进工作,用自身的言行启迪学生,带动教师,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十、志愿者工作与文明创建

(一)志愿者服务规划

工作目标

未来三年,学校团委将以“服务于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广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为宗旨,坚持“青年为本、道德为先、服务为重”的工作理念,强化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开放型、立体化工作体系,在服务大局、服务团员青年两个方面体现特色、有所作为,用三年的时间努力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志愿者队,争创“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为实现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对志愿者发展提出的目标不懈努力。 

实施措施

1、优化组织方式,进一步加强志愿者的自身建设。巩固志愿者员意识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形成“全面激活志愿者支部、切实加强志愿者员教育管理和志愿者干部队伍建设”的志愿者建工作新局面,确保每月有主题,每周有活动,年终有评先,有总结。

2、努力打造学生志愿者工作的中间力量。切实加大志愿者员青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力度,大力拓展展示优秀志愿者员青年、促进其成长的有效载体;不断培育、集聚、举荐各类志愿者员青年人才,发挥其主体作用,为各显其能、各尽其才、脱颖而出提供有利条件。

3、研究并构建志愿者工作评价体系,继续完善志愿者活动的监督、考核与评价,继续完善志愿者干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达成标志:

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德育提出的建设目标,加强人文教育,在学生心灵深处滴进生命之魂——德性和智性,密切结合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以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为形式,内化和践行发展精神。结合学生实际,科学确立“人文”教育在不同学生层次的目标、内容、以寻求最佳的学生社志愿者工作方法和途径。

不断改进学生社志愿者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为今后的志愿者工作发展思路的转变提供依据。努力使郑州市第44高级中学在同类学校学生志愿者工作中起到相应的示范作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二)文明创建规划

工作目标

文明创建是学校校园文化、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这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但又和课堂教学一样,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三年,学校团委围绕学校发展大局,旨将文明创建实践活动打造成精品、特色活动。

工作措施

1.结合校情,紧扣时代,精心设计活动,践行教育目标。

1)精心组织青年教工活动。举办“青年论坛”活动,为青年教工提供思想发展空间。多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比如趣味运动会、排球赛、羽毛球赛、拓展训练、朗诵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努力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广大青年教师的爱岗敬业热情。

2)精心组织重大节日活动。通过组织“3·5”“3·8”3·12”“4·5”“5·4”“5·8”“5·12”“7·1”“10·1”、“12·9”、元旦等重大纪念日、节日的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依托校园办公平台,注重文明创建的栏目建设,加强对外宣传力度。

2.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塑造“44中人”的形象。我们的宣传工作要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环境和文明创建工作实际,突出学校特色。

1公益类活动和专业类活动争创品牌,将教育同爱心活动相结合,探寻新的发展方向。

2爱心活动切实有效开展,引导全体师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爱、乐于奉献爱。

3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4建立社区、街道等实践地点开展长期有效的实践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开展长期有效的青年志愿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也将是我校文明创建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社区、福利院……都有学校志愿者的身影。除平时开展的一些间段性实践活动外,每年暑期我们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从多角度、多层次提升同学们的实践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成效。加强同共建单位的联系、交流,继续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学生参与面,并将之成为学校文明创建工作特色品牌。

达成标志

我们加大对文明创建栏目建设的投入,通过指定专人对文明创建栏目进行建设和维护,对外宣传我校文明创建工作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成就,宣传我们的特色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扩大知名度,我们还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和兄弟学校的联系,配合学校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积极与媒体取得广泛联系,力争每项大型活动见镜头、见报纸、上网络。力争三年内将我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成为省级标兵以及全国文明校园。

十一、疫情防控常态化、精准化

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各级疫情防控部门应对疫情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坚决阻断疫情进校园、确保师生不被感染”为目标,科学制定学校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工作措施:

(一)开学防控准备工作

1.摸底排查到位

一要摸清师生情况,实行信息化远端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摸排全体师生,摸清风险管控地区人数,摸清疫情非重点地区人数,按教职工和学生分类登记,建立电子台帐。采取“人盯人”的方式,精准掌握每一名师生滞留地点、活动轨迹、健康状况等。实行动态监测,建立“日报告”制度,每日逐级上报人员流动信息。

二要摸清全体师生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对全体师生及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进行一次大排查、大起底。重点做到“四个摸清”:摸清是否来自或滞留疫情较重地区;摸清是否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摸清是否有不适症状;摸清假期活动行踪。建立师生健康卡管理制度,每位师生每日填报健康状况和行踪,在此基础上,逐级汇总形成全体师生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监测。

2.分类隔离到位

一要设置独立隔离室。按照《集中医学观察管理规范要求》,设置隔离室,专门用于身体状况异常师生隔离医学观察。

二要严格落实分类隔离。按照市疫情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要求,对返校师生分类实行医学观察。各处室年级要第一时间报告返校师生信息。对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象,各处室年级要监督本人向所属社区登记报到,实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学校要随时掌握隔离人员身体状况,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3.物资储备到位

要提早储备学校疫情防控所需防护物资,对紧缺的口罩,采取由属地政府供应、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购买、师生家长自备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学校配齐必需的红外额温仪、消毒液,热成像红外体温测量系统。

4.重点场所消毒到位

学校按照疫情防控部门要求,定期对校园进行全面彻底的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扫除,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做好校舍室内空气、地面和物体表面等的消毒工作。

(二)开学后防疫工作

1.周密安排师生返程作息,实行“两错时两错峰”

一要实行滞留区外师生错峰返程。根据各地区疫情防控情况和滞留师生统计情况,学校统筹指导所属学校师生返程计划,安排分类错峰返程:滞留区外教师待正式开学时间确定后提前15天返程;学生根据疫情控制情况,按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确定返程事宜。

二要实行错时上下学()。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按间隔10-15分钟依次错时上下学

三要实行错峰就餐。提供就餐的学校要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就餐方案,实行错峰就餐,统一餐具,统一配餐,单人单桌就餐。

  2.周密守护师生健康,落实各项制度

一要落实校园封闭管理制度。学校严格出入管理制度,在封闭管理期间,师生不得随意出入校门,上学、放学统一出示健康码和核酸检测证明进出校门。如有学生患病等突发情况的,履行相关手续后,方可出校门。

二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学校开学时立即启动入校体温检测制度,对全体师生员工每日最少进行两次体温检测(进校门时必须测体温)

三要落实疫情报告及应急处置制度。学校随时掌握师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疑似新冠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咳嗽等)的,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让其戴上医用口罩,并第一时间向所在地疾控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进行健康检查,并视情况及时安排到指定医院就诊。

四要落实因病缺勤()登记和追踪报告制度。学校每日要统计师生的出勤(到校)情况,并做好记录。对因病缺勤()师生要及时登记报告,指定专人负责,实行病因追踪。病愈后由学校领导和校医(保健教师)根据医院返校证明共同研究认可后方可返校。不允许师生带病上班()

五要落实健康教育制度。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开好健康教育课。同时,要通过新媒介宣传手段,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宣传疫情防控健康知识,确保师生知晓率达100%。要做好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为师生提供心理干预和咨询。

3.周密管控集体活动,做到“三个严禁”

一要严禁聚集性活动。学校不得召开学生晨会、教职工大会、家长会等聚集性活动。

二要严禁师生串岗串班。教师上班期间实行签到坐班制,不得相互串岗串门;学生以班为单位管理,严禁串宿串班,不得扎堆聊天,不得成群结队、追逐打闹,出入教室、餐厅、宿舍门口时,不得拥挤推搡、聚集就餐。

三要严禁校门口人员聚集。学生上下学出入校门口时,保持2米距离,有序出入。接送学生的家长不得提前在校门口等候、停留,值班教师要指挥疏导学生及家长即接即走。保安人员要维持上下学时校门口秩序。不允许任何人员在校门口逗留聚集。对不服从学校管理人员指挥、寻衅滋事、故意伤害师生的,学校立即公安机关要及时果断处置。

4.周密管控重点场所,做到“三个严格”

一要严格食堂管理。学校要规范食堂管理,实行“明厨亮灶”,严把材料进口关、食品加工操作关、从业人员体检关,落实食堂操作人员、采购人员、配送人员、检验人员佩戴口罩、每日两次体温检测制度。

二要严格住宿管理。实行宿舍封闭管理,建立出入人员体温监测登记制度,住宿生一旦入住,疫情期间不得回家,不得接受外来食品。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学生就寝后“零报告”制度,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每日消毒两次。

三要严格教学场所管理。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对教室、办公室、图书馆、会议室、体育馆、实验室、计算机室等重点区域和场所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每日消毒两次。对学生经常触摸的门把手、桌面、计算机(鼠标、键盘)等重点物品、部位要定期用酒精擦拭消毒,并建好消毒擦拭记录。

(三)停课不停学,做好线上教学工作

全面统筹。在市教体局的统筹和指导下,组织好师生开展线上教学教研工作。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结合居家学习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合理安排。棠溪小学合理安排学生线上学习时间,原则上每节课不超45分钟。两节课中间休息时间为10分钟。任课老师安排好教学内容,由班主任老师安排学习顺序及具体时间,并坚持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既开展在线的学习讲解、指导、答疑,也开展线下的自主学习、自主锻炼、自主劳动、自主探究。

五育并举。线上教学教研应坚持“五育并举”,确保学生在适度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健康防护能力。各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线上心理健康讲座和辅导。要科学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运动习惯,共同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家校协同。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学生、家长提前熟悉掌握方式方法,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课程学习;指导、支持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安排居家学习和生活,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督促孩子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控电子游戏和上网时间。

(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学校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学前,学校计划安排人员开展一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除校园卫生死角;开学后,每周五将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彻底清除病媒生物孳环境,聘请有资质的保洁人员对校园环境进行病媒生物消杀,落实课室、宿舍等场室开窗通风制度,确保空气流通,防止疾病传播。

学校将加强学校设备设施的巡查,完善卫生设施,保障防控工作开展学校将会同食品安全员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培训,禁止采购不明来源的野生动物、活体动物等,做好索票索证工作,食品加工要充分熟化,落实餐用具消毒操作,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及时正确洗手,并且做好从业人员每天晨检登记,发现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需立即停止上班,及时就医。校园内厕所要配备充足的厕纸、洗手液和水龙头,并且张贴七步洗手法海报,引导学生正确洗手。学校卫生室及时提交用品使用计划,以储备充足的卫生防护用品(外科口罩、手套、洗手液等),消毒剂(漂白粉、医用酒精等),校医室配置充足的体温计。开学前学校将做好供水设施(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饮水机等)的清洁、消毒工作,通过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提供的学生生活饮用水需在开学前经检测合格后才能供水。

工作保障:

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切实加强党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主动担当尽责,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走在前,干在先,做表率。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学校各处室年级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要切实扛起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建立学校、处室年级、班级、家长四级联动、协同高效的防控工作网络。

建立医教协同体系。学校要与卫健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学校与属地医疗机构结对、校医与医务人员结对,医疗机构定期到学校指导防疫工作,协同开展疫情期间学生健康防护和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救治工作,共同落实防疫责任。

建立家校联动体系。学校通过家委会、班级微信群、学校微信公众号、线上课堂等方式,协调家长做好学生健康卡填写、自我防护、心理干预疏导、在校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

达成标志:

在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学校全体师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一线、持续奋战,有力有序做好各项工作。保障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精确掌握每名师生的行程与健康状况,同时做好了心理疏导工作,疫情防控各项制度精准落实,确保将疫情挡在学校外。

十二、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构建师生精神家园

工作目标:

对外宣传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领导了解和掌握情况,分析形势和科学决策的依据和基础,也是联系教师、服务教育的重要纽带,起着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重要作用。随着各个学校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日趋重视,为了进一步扎实有效的推动我校宣传工作的开展,成立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学校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的宣传队伍,使学校的宣传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面健康发展,让社会更多的了解、关心、支持学校,努力营造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和谐氛围,更好地为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服务。

(一)各处室年级通讯员主要职责

办公室通讯员:做好办公室牵头组织的各种大型会议,教职工、党员的各种学习;上级检查、友好单位、重要人物的来访参观;党务工作、党员发展,重大节日教职工表彰,文明处室创建及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工作的新闻宣传稿件。

政教处通讯员:负责政教处牵头组织的各项校内外学生活动,文明班级创建活动,班主任学习交流活动,家长委员会活动,家长会,各种学生讲座、报告,好人好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的简报初稿的撰写工作。

团委通讯员:负责志愿者活动、团代会、学生社团工作,教工团支部等方面工作的活动总结及简报初稿的撰写工作。

教务处通讯员:负责教务处牵头组织的各项校内外教职工教育教学活动,如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教研活动,教学常规检查,重要的教育教学会议,名师工作室,省市教育部门在我校组织的优质课、观摩课活动,教师的听课、评课、说课等方面工作的新闻宣传报道。负责学区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会议、活动,如,学区内各校学术交流,教研,听评课,讲座,比赛等工作的新闻宣传的撰写工作。

教研组通讯员:负责与“成长课堂”相关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如:专家进课堂,专家、校长做专题报告,学校教研活动,校本教研,研究性学习,外出学习培训等工作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年级通讯员:负责本年级组织的主题活动,如年级报告会、年级学生德育活动、特色主题班会等工作的新闻撰稿工作;负责年级内先进典型教师、典型学生的优秀事迹简报。

工作措施:

(一)简报报送

1.投稿要求

每位通讯员所撰写的新闻稿应及时报送给冯持老师。冯持老师审核后选出优秀的稿件,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报送或上传至郑州教育信息网、文明办邮箱等媒体、被采用后,孙宝剑负责留档并计入通讯员个人成绩。

2.数量要求

每位通讯员一周至少报送1篇宣传稿件或工作简报,多则不限。

3.质量要求

1)主题内容:新闻稿件必需写明活动开展时间、内容、意义。稿件要求主题鲜明、语言流畅、内容翔实,具有思想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2)指导思想: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通讯员老师要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上级党委政府、与学校保持一致。

(二)业务培训

1.学校每学期对通讯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并对信息报送工作进行阶段性分析和总结。

2.各处室、各年级通讯员如有工作变动,要及时进行沟通,并做好本处室、本年级信息统计衔接工作,保证宣传工作的连续性及时效性。

(三)工作落实

赵马嘉男老师每周负责审核、选出四篇以上优秀的稿件,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报送或上传;负责做好月末各个部门的稿件统计工作(汇总次数)。

团委书记孙宝剑审阅推荐团委、志愿者活动等信息及月末统计汇总次数。

政教主任毛卫平审阅签批年级、德育活动信息及月末统计汇总次数。

教务主任丁慧平审阅签批教研组等教学工作信息及月末统计汇总次数。

党总支副书记丁红负责学校宣传工作汇总情况的实施,并在学校校园网、周工作安排等处进行通报和总结。

(四)先进表彰

根据有关规定,宣传工作评先办法如下:

凡被郑州教育信息网或报刊杂志采稿一篇,撰稿人加1分,摄影者1分;若图片稿件和文字稿件是一人所做,则本人加2分(计入评比)。每年结束进行校级优秀通讯员评选,每位教师发稿成绩将作为评选学校优秀通讯员的重要依据。评选出的优秀通讯员在下学期初进行表彰及物质奖励。适时择优向上级推荐参加郑州市优秀通讯员、郑州市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的评比。

达成标志:

通讯员队伍有分工有合作,形成密切的工作合力,组建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校园宣传小组。创建出一个有声有色的宣传局面。

十三、办学特色

(一)工作目标:

1.强化空乘、播音与主持、影视表演艺术教育特色发展。

2.形成文明礼仪教育特色,开设校本课程、推广、普及。

3.发展体育特色项目,促进排球、荷球竞技成绩的提升。

4.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走好国际化办学之路。

5.积极探索创客教育发展路径,实现教育的不断创新。

(二)工作措施:

1.在礼仪教育特色上,学校利用专兼职教师,利用学生的班会课,对全校各年级的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礼仪修养,提高学生内涵素养,达到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

2.在体育传统项目方面,学校继续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出发点,将荷球、啦啦操和篮球、排球、乒乓球等校本课程扎实开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体育特长,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3.在教育创新上,学校积极探索创客教育,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创客教育领导小组,结合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制定出创客教育课程规划,有效利用较为丰富的创客教育资源,为创客教育的实施,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根据“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温文尔雅、充满自信、勇于担当,具有创造力的现代公民”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学校毕业生形象设计,培养勇于担当、自信、阳光,有创新精神与公民意识的现代人。

(三)工作重点:

1.健全领导机构,强化专业保障

学校以校长为组长,成立有空乘、礼仪特色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全员参与,特色引领,步步推进,实施全程管理。学校通过招才引智项目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大、东北师大、陕师大、西南大学等高校招聘优秀研究生和公费师范毕业生壮大教师力量,同时引进多名空乘与礼仪专业教师,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选派专业教师到四川音乐学院、浙江传媒大学、中央戏曲学院等进修学习。为学校空乘、礼仪特色办学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专业保障。

2.提升教师专业水准,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追求“尚德尚能,惟勤惟绩”的价值取向,紧紧抓住课堂、课程、评价三个关键环节,通过构建与特色发展相适应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师成长路径,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实施,评价课程能力,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教学决策,教学反思能力,提升教师课题开发,课题应用,课题反馈能力,从而进一步彰显以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3.完善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根据培养目标,遵循“凝心聚力筑五项工程,砥砺奋进促四种变革”的发展路径,着力打造空乘、礼仪特色。

学校领导和相关老师先后赴苏州四中、山东、安徽等空乘院校进行考察学习,与中国民航大学、郑州航院等院校对接,逐步明确我校的空乘、礼仪特色办学思路,确立了我校特色教育教学的管理方案和运行机制。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课程管理、学生管理、制度管理等。

4.健全评价体系,突出质量监控

1)在空乘、礼仪特色办学的教学评价上,每学期通过学生的模拟考试检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试时聘请大学专业教师当评委,分值设定,评分标准和高招艺考保持一致,从而为教学明确了方向。

2)在空乘、礼仪特色办学的实践评价上,学校成立了空乘特色礼仪标杆组、年级礼仪标兵组、班级礼仪模范组,采用“主轴辐射”培养模式,定期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进行展示、评选与评价,学校政教处制定全校学生礼仪检查规范方案,严格落实,常规检查日日清,将中学生日常行为礼仪规范落实到人。

5.加强文化建设,开展校本研修,助推特色发展

学校不断加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文化建设,最终形成人人都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代言人,实现内涵发展,文化育人,用文化的力量激励和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终形成了一支具有高水平道德修养和理论素养,具备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

达成标志:

学校的空乘、文明礼仪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特色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广阔平台。

十四、办学条件

(一)校舍建设

学校建设用地面积60112平方米(合计90.17亩),总建筑面积59985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学楼及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体育馆、综合办公楼、礼堂、食堂、地下车库等.

(二)设施设备和场地

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图书馆藏书3.6万册,生均图书50册;学生阅览室有座位70个,报刊数量有50种,品种丰富,极大地满足学生阅读需求;教工阅览室设置座位50个,教工报刊数量达到100种;复本率不超过20本。

理科教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第一种配备方案。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先进,其中计算机教室有4个,配有计算机240台,42个多媒体班级,班班通设施齐全先进,全部联通互联网,4个多功能教室,全部正常使用,学校有办公电脑92台,全部资源共享,办公室、计算机教室有足够多的连接端口,校园宽带无线网络方便快捷,宽带带宽100,节点数150,生机比达到3:1,师机比达到2:1

实验室及教学仪器一应俱全,配置先进,学校设有物理实验室2个,面积160平方米,准备室1个,面积60平方米;化学实验室2个,面积160平方米,准备室1个,面积60平方米;生物实验室1个,面积80平方米,准备室1个面积60平方米;仪器室1个,面积80平方米;仪器设备全部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第一种配备方案以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032元。

音美器材中,学校设有2个音乐教室,面积320平方米,音乐器材达到国家一类以上标准;学校设有6个美术教室,面积360平方米,美术器材全部达到国家一类以上标准;体育器材全部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学校正在进行运动场地改造,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和球类场地、3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道马上建好,篮球场在建设之中,4个室内乒乓球台,2块羽毛球场,6个单杠6个双杠1个平梯,体育器材达标,体育器材室面积300平方米。

(三)教师与经费

学校按照(豫政[2011]26号文件和豫政办[2002]46号文件精神,按照编制和学科配齐教师;校长和教师学历全部达标,资格合格,近三年新近教师全部为本科学历及以上,学校教师高于规定学历教师达到98%,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达到60%;

在郑州市二七区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标准,工资按时发放,足额发放;生均公用经费按时足额到位,生均经费充足;学校公用经费使用合理,从不挪作他用。

(四)质量与管理

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严格按照《河南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依法依规,规范办学行为,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科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现在正大力推进融教育,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学生成绩优异,毕业生几乎全部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入学,三年巩固率92%以上,几乎无辍学学生,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标,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结合自身优势,聚焦“融教育——做有温度的教育”,秉承“一切为了师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开放办学,紧紧围绕“凝心聚力筑五项工程,砥砺奋进促四种变革”的办学思路,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温文尔雅、充满自信、勇于担当,具有创造力的现代公民”而继续努力,为培育英才,立德树人的百年大计而辛勤耕耘。近年来,在市教育局党组的引领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支持下,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单位”、“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竞赛最佳组织一等奖”、“郑州市普通高中教学创新先进单位”、“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建设先进单位”、“郑州市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先进集体 ”、“郑州市中小学创客教育试点校”、“郑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连续多年被评为“郑州市教育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今后,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会继续拼搏进取,不断取得新成绩,走向新辉煌。


第四部分   学校发展进一步目标和生长点


一、管理方面

根据三年规划的总体目标,力争用三年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人文化、教学规范化、设施先进化、办学特色化的和谐平安学校。

工作目标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以中心组学习研讨带动各支部和师生的不断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系统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并加强评议、考核。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完善学校章程,细化岗位职责,坚持中层以上干部包年级、教研组工作制度,下移工作重心,走进班级观课议课、与师生交流、思考工作改进措施、参与课题研究等不断提升服务教育教学的能力,实现党建工作的“五促进”(促工作作风转变,促领导班子建设,促办学行为规范,促师德师风建设,促质量全面提升)。

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读经典名著“悦读沙龙”、春季读书节系列活动,引领党员、教师在读书学习中提升政治站位,坚定教育理想,提炼教学主张,形成教育风格,提高课堂效率,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基本理论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等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健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制和防控网络,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开创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3.加强党建工作制度建设。成立党建领导小组,下设制度建设组,宣传活动组,纪检督查组,修订党建长效机制,强化学期考核评议和过程监督,提升学校党建规范化水平,争创示范性党组织。以“双培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政审、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转正工作。

工作措施:

1.制订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持续深化支部提升年活动,提升组织活动能力,督促支部担负起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真正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2.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政治生日”等制度。积极参加上级党组织的支部书记、优秀党员、党建专干的业务培训,提高领导干部抓好党支部建设的本领。

3.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主要通过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出来。因此,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项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他们在改革开放和学校各项工作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严格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党员的正当权利,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严格遵守国家法纪。结合学校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并逐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请示汇报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民主评议制度、“争先创优”制度等,使全体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广大教职工努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师德水平,端正教育思想,使教职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要分层次,求实效,以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要求,积极研究、探索在新情况、新问题下,教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变化规律,不断总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经验。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和日常活动紧密结合,注意克服理论与实际脱节和形式主义现象,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教师思想和生活,努力做到思想、业务、生活一起抓,创造团结和谐的政治气氛,增强学校内部凝聚力。

5.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开展主题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锤炼忠诚干净有担当的政治品格,以实际行动为郑州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强化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长期坚持的目标,只要我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改革,团结实干,就一定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新成绩。

达成标志:

让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求,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做到不忘恩、不忘本、不懈怠、不忘为,增强党的意识,忠诚党的信仰、党的宗旨、党的事业。

二、教学方面

(一)深入落实“融课堂”教学模式

工作目标:

加强学习,领会“融教育”理念下“融课堂”的内涵,积极落实和完善符合我校校情、师情、生情、学情的“融课堂”教学模式,分课型构建教学流程,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工作措施:

1.研读《课程标准》,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 

主要做法: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学习、研讨,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熟记于心。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把握所授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达成标志:所有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校本教材。学习目标科学合理。

2.优化教学设计

主要做: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实践为主线”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集体备课,逐步让每位教师、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逐步建立教研组集体备课机制,开展优质课评选、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教务处要通过加强过程性的备课检查、指导和服务,通过组织教学设计竞赛、课件制作(说教材)和开展优秀导学案评比活动等措施,促进全校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达成标志:

一线教师都能够规范备课,部分骨干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备课,制定出高效的导学案。

3.实践“融课堂”理念,注重评价育人功能

主要做法:在巩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学科融课堂达标和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开展全员性的融课堂教学评比、青年教师创优课、中年教师献艺课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坚持开展高质量的校本研修活动和微型课题研究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务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组织融课堂专题研究活动;组织研究课、引路课、示范课;组织部分教师和兄弟学校进行同课异构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实践高效课堂教学的专业支持和服务。努力构建与融课堂教学相配套的目标考核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措施,引领实践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达成标志:

建立起各学科融课堂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全校教师牢固树立起追求融课堂教学的理念,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4.分层布置作业。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主要做法: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作业班级展评等措施,使教师形成分层布置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教务处要通过开展教师作业设计评比活动,组织作业改革经验推广,组织各学科优秀作业展评等措施,推进优化作业设计。

达成标志:使全体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的校本作业并及时批改的良好习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5.改革考试与评价。在全校建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建立校级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发展性评价促学生发展。

主要做法:通过开展发展性评价理论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建立激励机制,推进课题研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和交流,在学校建立起融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构建融课堂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学校及时为教学评价实践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及时完善各学科融课堂评价标准,建立教学成果奖励机制等措施,为学校、教师构建融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导向。

达成标志:

在全校建立起科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和融课堂评价体系。

(二)新高考的规划与实施

规划及指导思想

1.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根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结合我校校情、学情,遵循教育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安排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方法步骤和主要措施。

2.研究先行,分类指导。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建立专业团队,开展专项研究,为即将到来的新高考奠定坚实基础。

3.统筹兼顾,合力推进。切实加大资源建设与保障力度。

4.立足实际,创新实践。把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通过扩大学生选择权和参与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体现新高考的目标和方向,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工作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教师、家长及学生都了解掌握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主动适应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加强培训指导。通过外派行政管理人员和一线老师外出学习、请新课改走在前面的学校专家到我校举办讲座,让我校的教师提前了解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新我校教师的教育理念。

3.建立健全学校课程体系。要切实增强课程意识,全面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实施力,着力健全学校课程体系。要基于立德树人育人宗旨、普通高中的基本任务,基于学校价值追求、文化传统和办学实际,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个性特长发展和选择考试科目需求,加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统一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完善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递进有序的校本课程方案,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分类分层开发选修课程,构建必修与选修有机结合的学科课程体系,充分满足不同特质学生的学习需求。

4.均衡有序安排课程教学。科学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注意教学时间安排的课程之间、年级之间的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连贯性、可持续性。一方面,要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严格控制每周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做好必修课程分层教学的安排,防止出现为应对学考或选考挤压选修课程课时,从而造成学生高一、高二课程多、课时紧、负担重,高三年级只应对统一高考科目的现象。

5.充分保障学生选课权利。建立选课制度,编排选课指南,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大学招生要求自主选科目。实施分层选课走班要根据学校师资、教室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安排课程教学,提前告知选考科目教学班的最大容纳量,引导学生有序选择。同时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实验室、功能教室、图书室和学校周边社会公共资源开展走班教学,尽可能满足学生选课需求。

6.积极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从选课到选考、选专业、选职业,建立和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成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组织与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研讨活动,制定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案,开发完善学校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和生涯测评系统,完善相关制度。拟建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指定专人负责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职业讲座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负责,科学制定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让学生逐步明确职业方向和课程选择,理性选择选考科目、层次和进度,并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科教学、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

7.科学谋划,切实保障新高考背景下的我校高中课程教学的资源条件。通过测算开展教学和管理改革所需的师资、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平台等教学资源需求,及时加以补充和增强。

8.建立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配套的管理制度。随着选课走班的全面实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随之改革。要突破传统行政班单一管理模式。

达成标志:

在我校“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双减”“新高考”要求,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切实改变应试教育做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积极推进选择性教育,积极探索适应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综合育人模式下改革创新的路径,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实施高考改革,为促进我校高中多样化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德育方面

工作目标:

通过各种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在净化心灵,扩展视野的同时,做到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在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素养的同时,真正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拥有健全的人格,构建平安、和谐、文明的校园。

具体措施:

(一)建章立制,宣传发动,积累素材(2020.9---2021.7

1.抓好制度建设。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合理安排,有序推进,反馈及时。

2.建立激励机制。定期汇报,及时表彰,并与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挂钩。

3.每月召开课程小组汇报会。

(二)全面实施,有序推进,反馈纠正(2021.9---2022.7

以学期为节点进行阶段性总结,上学期初稿形成,下学期实施,在使用的过程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三)形成校本教材,真正使用。(2022.9---2023.7

达成标志:

评价机制。今年重新审定编写了新版的《新生入校手册》,为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班级量化考核、班主任量化考核等德育评价机制,提供了有利支持。

激励机制。从教师和学生二个方面出发,把德育与教师的行政奖惩、职称评聘等挂钩,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奖励制度。把德育与学生的先进评比、素质评定等结合,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新时代、新征程,未来的三年,学校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颁布的各项教育改革措施,遵循“特色促发展,师生共成长”的发展思路,紧跟教育改革的新形势,秉持“融教育”的理念,在“做有温度的教育,办有未来的优质教育”的进程中凝心聚力,砥砺奋进,让梦想照进现实,筑梦学生远航。全校教师有信心把“四十四高级”品牌打造得更加亮丽,四十四中人以坚定的信念昂首向郑州市办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的目标奋力迈进,开创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各项工作的新局面